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重要政策。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治疗。各级医疗机构在基本药物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要确保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在用药上的衔接。国家政策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用药模式,以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保障药品的可及性与质量。
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层用药差异明显,省际间、区域间比较离散、极不平衡。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主要面临四个问题: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弱,药品配备种类少,上级医院转诊患者到基层就诊时,上级医院开具的药品在基层可及性差,上下转诊用药衔接不畅。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数量少、用药知识更新慢、药学服务能力不足,对新的药物治疗方法掌握不到位,一些基层适用的药品不敢用、不敢配。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多、药品用量少、配送成本高,中西部和偏远地区尤为突出,企业配送积极性不高,药品供应不稳定、时常断供。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信息系统没有互联互通,处方查询、互认共享等存在困难,转诊患者用药难以实现上下联动。
2024年1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规范和优化基层用药种类、建立健全基层药品联动配备使用机制、完善基层药品集中供应配送机制、健全基层药品短缺预警处置机制,以加强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建设,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的要求。
本研究通过多角度综合研究,采用政策梳理、文献分析、专家调研与访谈的方法,系统搜集和分析影响基层药品联动的促进和阻碍因素,旨在为提高各级医疗机构药品联动程度,提升医疗机构协同能力和整体服务质量提出建议。
指导单位: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技术支持:
公益支持:
由项目专家组围绕基层药品管理和用药衔接的国家相关政策、全国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监测平台监测数据,结合文献、指南等资料研究分析,通过分析调研反馈数据及信息,形成《基层药品联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框架、指标池及内容建议,供专家审改讨论。
设计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在处理基层药品联动管理过程中形成经验、遇到问题的访谈提纲,内容可涉及药品衔接政策、药品目录差异性、药品供应配送机制、不同机构医生用药差异、患者用药选择差异等,访谈对象可包括医药政策领域专家、药学专家、临床专家和患者。
根据调研反馈情况计划开展 4-8 轮专家咨询,广泛征求专家建议,不断优化完善评估指标和访谈提纲。
调查、收集各地医联体内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主要疾病谱、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用药目录、药品用量、药品供应与药品衔接情况,明确医疗机构药品联动管理现况,分析医疗机构影响基层药品联动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形成基层药品联动管理现状与推进方案初稿。
组织多学科专家,根据评估指标对基层药品联动管理的评估结果,探讨基层药品联动推进方案,邀请专家编写和修订具有指导意义的指南/建议,并召开多场指南/建议审稿会。
在之前开展调研的医联体中选择几家作为试点机构,开展基层药品联动管理与推进指南/建议宣传和培训会议,定期收集参与医联体药品联动管理评估相关数据,分析实施效果,收集典型案例,召开实施经验交流会或形成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推进优秀案例集,完成基层药品联动管理研究与推进结题报告终稿,开展结题会议。
(2)基层药品联动管理研究与推进结题报告
(3)基层药品联动管理研究与推进指南/建议
(4)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推进优秀案例集(备选)
技术路线(暂略)
1.筹备期
1)项目方案策划并讨论确认
2)项目预算及合作协议
2.启动期
1)遴选确定专家组名单
2)专家访谈:项目方案沟通及修改(如有必要)
3)项目课题启动会:专家组开展论题确认
4)文献资料整理形成评估指标初稿及访谈提纲初稿
5)参与医疗机构伦理审查及学术审查(如有必要)
6)立项(若增加协办单位)
3.调研咨询期
1)分地域召开专家咨询会
2)医院实地调研/数据收集表试填(如有必要)
3)项目课题中期会:完善优化评估指标,确定数据收集表
4.病例收集期
1)软件开发平台建设
2)数据安全监察
3)开展数据收集及后台信息统计
5.报告撰写期
1)病例信息数据分析
2)结题报告初稿撰写
3)结题报告初稿外审与修改
6.评价研讨期
1)召开结题报告初稿分享会,进行结题报告初稿汇报
2)就基层药品联动管理与推进指南/建议编写进行评估与探讨
7.指南/意见撰写期
1)标准指南/意见制定流程(暂不详细展开)
8.试点实施期
1)选择试点机构,开展指南/意见宣传培训,收集分析培训后效果变化
2)收集典型案例,开展会议分享或形成案例集
9.项目结题期
1)根据试点机构效果反馈,撰写结题报告终稿
2)结题报告终稿外审与修改
3)召开结题报告分享会,进行结题报告终稿汇报
4)总结本次课题研究的经验与不足,探讨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
暂定
政策方面:紧随国家政策变化,实时调整项目方案内容与计划,以保证项目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开展;项目开展过程中,在方案设计、结果分析、稿件形成的关键环节,保持与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专家的沟通,及时收集各方意见,争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
技术方面:项目启动前就技术方案方面进行专业咨询与评估,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与专业技术咨询方建立合作关系以保证项目的技术支持符合项目开展需求。
进度方面:项目启动前就人员设置进行评估,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加强对项目人员的管控,以保证项目进展及质量。
财务方面:项目预算需提交审批,并与相关第三方紧密沟通以确定报价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加强对预算实施的管控,以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项目结束后对项目进行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