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治疗临床路径专家共识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背景
营养治疗是指在患者饮食不能获取或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肠内、外途径补充或提供维持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合理应用营养治疗不仅能够纠正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机体正氮平衡,而且还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和生理功能,有助于改善病人临床结局。营养治疗已由最初单纯供能用途发展成为某些严重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的医疗照顾计划。作为一种医疗管理工具,临床路径具有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测算和控制医疗费用的作用。自2009年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共发布一千四百多条临床路径。2020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截至目前,临床路径基本实现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全覆盖,但在临床营养治疗方面仍缺少足够建树。与营养治疗相关的路径只有2017年发布的营养不良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该版本在治疗方案上编写较为简单,缺乏详细指导,且只能将营养不良作为第一诊断才能进入该路径,而对于因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营养不良或无法正常饮食,需要营养治疗的住院患者,既无法进入营养不良路径,也无法获得相关路径对医疗质量的把控。
如今国内外营养治疗的指南/共识数量已有充足积累,可以满足编写营养治疗临床路径的证据需求。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医学工作者对营养治疗的理解与实施,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与群众健康,现开展营养治疗临床路径专家共识项目。
二、组织机构
略
三、项目目的
制定营养治疗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加强临床医师对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管理的意识,促进医疗机构营养科科室建立和发展。
四、项目流程
(一)建立专家共识工作组
共识工作组包括指导委员会、共识制定小组、外部评审小组、系统评价小组和秘书组。
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确定共识范围、起草PICO问题、遴选专家和全流程监督管理。
共识制定小组是多学科的,专家成员应覆盖临床医学、营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药学、卫生经济学、方法学等多个领域。小组人数不少于20人。确定成员前必须考虑潜在的利益冲突。评价领域的医学专家应接受系统综述方法学和卫生经济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外部评审小组由对该共识主题感兴趣的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对共识进行评审,也称同行评审。在前期评审共识范围、PICO问题,后期评审共识定稿文件。
系统评价小组:由没有利益冲突的系统评价专家组成,制定系统评价。
秘书组:负责项目管理、组织会议、文件管理和沟通协调等事宜。
(二)确定共识范畴
确定共识关注的患者群体、疾病、不同类型的干预与治疗措施、主要结局,以及共识针对的医疗机构。
(三)共识制定规划备案
在明确共识范畴、时间安排及资金来源等问题后,向相关机构备案。
(四)撰写共识计划书
计划书包括以下内容:背景和环境、制定原因、目标用户、受推荐意见影响的人、相关指南/共识/学术资料、目的和目标、共识制定参与者、小组管理、利益冲突、制定关键问题、系统评价方法、推荐意见形成、共识撰写、同行评审、物资和预算、实施和评估以及更新。计划书提交后可能会做出修改,重大改变部分需得到再次评审。
(五)调研临床问题
对一线临床医生开展调研,结合文献分析和专家意见,形成15~20个系统综述问题。形成系统综述问题时应考虑患者体验,应考虑到对患者重要的结局。使用PICO法制定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即研究设计类型、患者类型、干预类型、对照类型和结局类型。
(六)检索文献
文献检索做到完整、透明和可重复的。检索渠道包括电子数据库和其他渠道。由信息检索专家制定全面的检索策略,检索词通常应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所有的检索渠道、检索策略、检索时间、检索结果均应记录,并在最终共识中进行报告。
(七)纳入研究和提取数据
制定严格的纳排标准,至少2人独立实施研究纳入,通过比较不同人纳入的结果评价研究纳入的质量,减少错误和偏倚。采用标准模板进行数据提取。
(八)评价研究质量
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至少2人独立实施质量评价,通过共识制定小组全体成员讨论解决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评价前应对评价者进行评价方法的培训。
(九)整合证据
适当使用Meta分析对多个研究指标估计进行合并。使用GRADE分级系统对各结局上的证据质量进行分级。使用证据总结反映系统综述的主要结果。证据总结包括各重要结局上的证据质量和效应结果。使用经济学证据总结反映成本效果证据,内容为经济学证据质量和评价结果。
(十)形成共识推荐意见
采用德尔菲法和共识会议的方法达成共识推荐意见的共识。
共识推荐意见应基于现有最佳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果证据,且措辞应简洁、清楚、易懂。制定共识推荐意见时,必须考虑各结局的相对重要性,权衡干预益处和有害效应,权衡健康净收益与资源使用,并考虑临床效果和成本效果证据的质量。证据质量很差或证据不足时,可根据专家共识形成共识建议,同时应提出研究建议。最后给共识建议的强度进行分级,常用分级级数为3级(强推荐、中推荐、弱推荐)、4级(强推荐、弱推荐、强不推荐、弱不推荐),或以证据质量等级(高、中、低)与推荐强度(强、弱)结合形式呈现最终推荐意见。
(十一)撰写和发布共识
共识编写参照完整的共识格式。共识得到最终批准后可进行排版和发表。共识公布后每2-3年考虑是否对共识进行更新。
五、时间安排
事件 |
持续时间(周) |
建立共识小组 |
1 |
确定共识范畴 |
1 |
共识制定规划备案 |
1 |
启动会议 |
1 |
撰写共识计划书 |
1 |
调研临床问题 |
1 |
检索文献 |
1 |
纳入研究和提取数据 |
4 |
评价研究质量 |
2 |
整合证据 |
2 |
中期会议 |
1 |
形成共识推荐意见 |
6 |
撰写共识 |
4 |
结题会议 |
1 |
发布共识 |
8 |
预计总时间 |
35 |
六、成果产出
营养治疗临床路径专家共识(文献一篇),专家研讨会(3次,可酌情增加),以及其他可能产出的有意义的成果(会议报告、文献综述等)。
项目后续可以开展共识解读宣讲、共识后续修订与共识实施效果评估等其他工作。
七、项目管理
类型 |
人数 |
工作职责 |
项目经理 |
1 |
审核项目方案、报告等相关技术资料; 制定项目计划; 项目成员的管理、培训、考核、协调; 全面负责项目的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 与支持方和专家组保持良好沟通与协调。 |
项目成员 |
5 |
负责项目内容的执行; 负责提供项目进度报告,确保项目执行的准确性、及时性; 反馈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项目文件管理与保存。 |
专家联络员 |
2 |
与专家保持联系,发现与处理问题。 |
八、职责分工
项目内容 |
具体环节 |
职责 |
|
主办单位 |
支持单位 |
||
共识立项 |
专家遴选标准制定 |
√ |
|
小组专家遴选 |
√ |
√(专家推荐) |
|
确定共识范畴 |
√ |
||
共识制定备案 |
√ |
|
|
共识编写 |
撰写共识计划书 |
√ |
|
调研临床问题 |
√ |
||
证据收集与处理 |
√ |
||
形成共识推荐意见 |
√ |
||
共识撰写与发布 |
√ |
||
会议召开 |
会议筹备 |
√ |
|
专家邀请 |
√ |
√ |
|
会议资料 |
√ |
||
会议发言 |
√ |
||
现场服务 |
√ |
√(拟定) |
|
会议记录 |
√ |
||
会议报道 |
√ |
√ |
九、项目预算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