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福昔明综合评价项目方案
一、 项目背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国发〔2016〕77号)及《“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国发〔2016〕78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多次提到 “开展药物综合评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促进药品回归临床价值的基础性工作,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措施,是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具体要求。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确定为卫生健康部门的法定职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文件也对药物临床综合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快建立健全药品使用监测与临床综合评价标准规范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药物政策,提升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促进科学、合理、安全用药。
利福昔明是广谱肠道抗生素,它是利福霉素SV的半合成衍生物。于1987年作为抗感染性腹泻药物在意大利上市,之后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胃肠道疾病,2004年获批在我国应用。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利福昔明在普通细菌感染性腹泻、旅行者腹泻和艰难梭菌相关腹泻患者中的研究,证实其能够提高疾病恢复速度和恢复程度,消除相关病原菌,且不良反应少。此外,利福昔明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推荐为肝性脑病治疗一线用药,且与乳果糖联用效果更佳。其不仅可以用于自发性腹膜炎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还能有效预防肝肾综合征和其它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利福昔明不仅在肠道感染性疾病和肝性脑病中获得了显著疗效,还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的预防、肠道微生态调整等消化系统疾病领域中取得了成效。近期亦有研究显示,利福昔明在肝性脑病、肠易激综合征和克罗恩病中发挥了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降低细菌毒力、预防细菌黏附于肠黏膜、预防病毒移位和抗炎作用。
利福昔明不仅可被定义为抗生素,还可被定义为具有“益生性”,即一种肠道生态系统的正向调节剂。利福昔明的这种“益生性”在不同的胃肠疾病患者(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与肠道微生态相关的疾病患者中都被观测到,体现了利福昔明不同于其他肠道抗生素的独特价值。随着对肠道菌群及其相关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利福昔明作为一种肠道菌群调节剂,将在临床中发挥出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 项目目的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利福昔明的临床价值,开展利福昔明的药品综合评价,可以为合理用药、规范临床决策、拓展药物适应症等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对利福昔明在多个治疗领域有效性的客观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线索;对该药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开展评价,能够全面认识药品安全性、提高风险防控和合理用药水平;对其进一步开展经济性和适用性的评价,是建立在安全性和有效性基础上,能够有效利用药品资源,从多个维度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三、组织机构
略
四、项目内容
考虑到利福昔明的研究文献数量已有一定规模,虽然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药品临床疗效等方面,亟待补充药物经济学评价,但已基本具备开展药品综合评价的条件,建议开展药品综合评价或先补充经济学证据,再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规范性和适宜性,为临床医生、药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准确的药品信息,促进药品合理应用。
开展药品综合评价将组建包含临床药学专家,感染科疾病临床专家,消化内科专家,相关科室临床专家,循证医学方法学专家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学专家等多学科国内顶级专家构建综合评价专家组。
五、评价内容:(评价报告的目录大纲,仅供参考,实际以最终报告为准)
1.背景与方法
1.1 综合评价背景
1.2 利福昔明
(药品概况、企业及上市情况、临床应用现状等)
1.3 综合评价内容及方法
(药学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1.4 文献检索方法及结果
2. 利福昔明的药学特性评价
2.1 主要成分
2.2 药物作用机制
2.3 药理效应:药效学实验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适应证的一致性
2.4 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动物、人体、群体
2.5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研究
2.6 药物相互作用
2.7 剂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 利福昔明的质量评价
药品质量评价包括药品的质量标准、质量抽检信息、上市后的质量评价文献、原辅料与工艺、认证与研究报告、与质量相关的风险管理情况及药物警戒情况、特定药物分类或剂型等需重点考虑的项目等内容。
4. 利福昔明的安全性评价
4.1 安全性文献质量评价
4.2 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
4.3 药品上市前安全性评价
4.4 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信息
4.5 与同类/同适应证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5. 利福昔明的有效性评价
5.1 说明书适应证的有效性评价
5.2超说明书适应证的有效性评价
6. 利福昔明的经济性评价(目前文献比较匮乏,可以考虑是否增补)
7. 利福昔明的创新性评价
8. 盐利福昔明的适宜性评价
9. 利福昔明的可及性评价
10. 评价结果与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六、项目开展规划
1.筹备
1)项目方案策划并讨论确认
2)项目预算及合作协议
2.启动
1)遴选确定专家组名单
2)项目课题启动会:专家组开展论题确认
3)立项(若增加协办单位)
3.利福昔明综合评价
1)文献、数据和资料收集、评价
2)项目课题中期会:撰写综合评价大纲架构及内容概要,递送专家组达成建议反馈并根据建议完善
3)撰写综合评价内容初稿
4.利福昔明临床价值与合理用药研讨会
1)项目结题会
2)结合专家意见,修订形成报告终稿
七、项目意义
1.规范建立:通过文献及政策梳理,结合各方建议及意见,促进利福昔明在临床上的规范使用;通过精准定位利福昔明不同的临床使用场景,帮助企业明确产品定位,提高临床治疗肠道感染的药物可及性;推动利福昔明在多个治疗领域的临床合理使用,积累其多靶点、多通路的临床应用循证证据,为处方医生、药师和患者提供准确的用药指导和更广泛的治疗方案选择。
2.专家团队:全国头部医疗机构组成的专家团队,顶部助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氛围形成;研讨会上可以与专家深度交流并传播理念;
3.品牌建设:在全国医疗机构头部专家带动下,形成认知向合理用药方向转变,配合后期系列临床循证证据体系建设,深入挖掘新形势下利福昔明临床价值,力争提高医药行业对该类药物认知,助力其在对症治疗领域内充分发挥医疗价值。
八、项目风险控制
政策方面:紧随国家政策变化,实时调整项目方案内容与计划,以保证项目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开展;项目开展过程中,在方案设计、结果分析、稿件形成的关键环节,保持与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专家的沟通,及时收集各方意见,争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
技术方面:项目启动前就技术方案方面进行专业咨询与评估,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与专业技术咨询方建立合作关系以保证项目的技术支持符合项目开展需求。
进度方面:项目启动前就人员设置进行评估,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加强对项目人员的管控,以保证项目进展及质量。
财务方面:项目预算需提交审批,并与相关第三方紧密沟通以确定报价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加强对预算实施的管控,以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项目结束后对项目进行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