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全球面临的棘手问题,其中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尤其需要引起重视。过去十年,全球范围内CRO感染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都把CRO放在首要等级的危险级别,我国CRO感染情况也不容乐观。
CRO感染给临床带来了极大困难,一旦患者出现CRO等耐药菌感染,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患者个体角度,他的感染治疗难度显著增加,病死率也会升高,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也都会相应延长,同时对个体和医保的经济负担都会加重。另一方面,CRO作为一种耐药病原体,我们还要从群体的角度去看,因为一旦某一防控环节处理不得当,可能会导致耐药菌在ICU等重点病区,甚至在整个医院内传播流行,这将造成群体的死亡风险增加和社会经济负担的加重。
造成CRO的耐药是多因素的,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不当是医疗机构管理者和一线临床医生应该予以特别重视的。为了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们鼓励医疗机构以医务等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作为责任部门,牵头规范CRO感染的诊疗全过程管理,规范采集送检,正确解读微生物检测报告、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手卫生、积极开展主动监测、严格接触预防、患者隔离和环境清洁,开展多学科通力合作,充分发挥感染、重症、药学、临床微生物各部门的专业支撑作用,实现CRO感染诊疗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
ICU是反映综合性医院救治水平的主要平台学科,也是挽救脆弱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重症医学的大夫要不断提升诊疗水平,更多更快更好地从死神手里抢人。重症治疗不是方法和技术的简单叠加,对临床思维的考验极大。ICU里的每一项治疗都要求尽可能精准,是最需要多学科、多部门通力协作,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科室。CRO感染既是重症科室无可躲避的院感控制威胁,更是必须要探索攻克的难题。
针对CRO感染,如何高强度的监测、连续性的治疗、及时的评估调整治疗对策,做到全病程多维度精细化管理,如何评价既往病例的优劣,如何从真实世界案例里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从而在未来诊疗过程中,让每位CRO感染患者都能在最佳时机得到最适合的抗感染治疗,是建立CRO感染诊疗规范性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
略
略
由项目专家组围绕抗菌药物管理国家相关政策、监测数据,结合文献、指南等资料研究分析,通过分析调研反馈数据及信息,形成《CRO感染诊疗规范性评估指标》框架及内容建议,供专家审改讨论;
根据调研反馈情况计划开展 3-8 轮,广泛征求专家建议,不断优化完善评价指标。
4.预期产出: (1)CRO感染诊疗规范性评估指标
(2)CRO感染诊疗规范性评估案例集
技术路线
1.筹备期
1)项目方案策划并讨论确认
2)项目预算及合作协议
2.启动期
1)遴选确定专家组名单
2)项目课题启动会:专家组开展论题确认
3)立项(若增加协办单位)
4)文献资料整理形成评价指标初稿及病例收集表初稿
3.调研咨询期
1)分地域召开专家咨询会
2)重点专家访谈
3)医院实地调研/病例收集表试填(如有必要)
4)项目课题中期会:完善优化评价指标,确定病例收集表
4.病例收集期
1)软件开发平台建设
2)参与医疗机构伦理审查及学术审查
3)开展病例收集及后台信息统计
5.评价研讨期
1)多学科专家病例点评、评估,挑选可收录案例
2)召开结题分享会,就相关指南及前沿解读,并针对重症感染病例研讨交流
1.规范建立:通过文献及政策梳理,结合各方建议及意见,促进CRO感染在临床上的规范诊疗;通过不同医疗机构真实世界病例的横断面研究掌握CRO感染的实际诊疗现状,帮助企业明确临床需求和产品定位,提高临床治疗复杂耐药菌感染的药物可及性;推动企业产品在具体治疗场景的临床合理使用,积累其高质量真实世界临床应用循证证据,为处方医生、药师和患者提供准确的用药指导和更广泛的治疗方案选择。
2.专家团队:全国头部医疗机构组成的专家团队,顶部助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氛围形成;研讨会上可以与专家深度交流并传播理念;
3.品牌建设:在全国医疗机构头部专家带动下,形成认知向合理用药方向转变,配合后期系列临床循证证据体系建设,深入挖掘新形势下利福昔明临床价值,力争提高医药行业对该类药物认知,助力其在对症治疗领域内充分发挥医疗价值。
政策方面:紧随国家政策变化,实时调整项目方案内容与计划,以保证项目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开展;项目开展过程中,在方案设计、结果分析、稿件形成的关键环节,保持与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专家的沟通,及时收集各方意见,争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
技术方面:项目启动前就技术方案方面进行专业咨询与评估,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与专业技术咨询方建立合作关系以保证项目的技术支持符合项目开展需求。
进度方面:项目启动前就人员设置进行评估,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加强对项目人员的管控,以保证项目进展及质量。
财务方面:项目预算需提交审批,并与相关第三方紧密沟通以确定报价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加强对预算实施的管控,以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项目结束后对项目进行结算。